• <dd id="mb66l"></dd>
  • <rp id="mb66l"><object id="mb66l"></object></rp>

  • 微信公眾號
    市內動態

    北大教授趙世瑜:村鎮志書寫關乎鄉村振興戰略

    來源:重慶日報    發布時間:2023-06-15 00:00    閱讀數: 152

    村鎮志編修不僅是為未來存史,更重要在于它是構成鄉村振興戰略的組成部分,它關系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廣大鄉村的傳承創新?!?月2日,首屆中國地方志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論壇上,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世瑜帶來一場題為《村鎮志書寫與鄉村振興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》的演講。從村鎮志書寫、鄉村振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三方面出發,他深入淺出地將自己的思考娓娓道來。

    村鎮志編修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

    開宗明義,趙世瑜首先指出,地方志作為與國史和家乘相提并論的傳世文獻,其編修傳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。鄉村振興戰略則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,中央要求,“繁榮興盛農村文化,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”“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”,鄉鎮志、村志的編修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方式和明顯表征,因此,在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(2018-2022)》中就提出“鼓勵鄉村史志修編”。

    民政部2021年的數據顯示,全國有鄉級政區3.8萬個,村委會49萬個,村民小組395萬個,與民政部2011年的數據相比,全國村委會和村民小組的數量分別減少了10%或接近10%?!斑@說明伴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,鄉村在迅速消失。問題在于,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鄉村,而非植根于城市。如果根脈斷了,城市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就不存在了。所以,村鎮志的編修需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?!?/span>

    村鎮志書寫與鄉村振興聯系密切

    趙世瑜介紹,歷史上多數方志是官修的,鄉鎮志和村志則是私修,即民間編寫?,F存最早的鄉鎮志是南宋的,最早的村志是清康熙年間的,“但多數村鎮志出現得較晚,一般在清代中葉以后,往往出現在經濟比較富裕、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,這既體現了中國的鄉鎮、鄉村在這一時期有較大發展,也說明該鄉鎮該村的經濟文化水平較高。所以說,村鎮志的書寫與鄉村振興有著密切的聯系?!?/span>

    現階段村鎮志編修多由政府組織編修,不過趙世瑜建議,村志依然可以采取民間社會組織或個人編修的方式,“在體裁體例甚至內容上可以有一些自由度,不必要求統一的文字風格,不要千人一面?!?/span>

    他還注意到,與傳統村鎮志相比較,新編村鎮志有不少新情況,“過去很多士大夫都來自鄉村,致仕后也往往會回村。但從晚明開始,特別是民國后,許多文人走出去便定居城市。所以現在村里立碑很少見了,即使有,碑文也無文采。一些村志的編修者多是鄉土情深的老人,但文化不夠,也導致鄉鎮、村里有很多好東西寫不出來。我們應該從過去的鄉鎮志編寫去反思,今天的村鎮志編修到底應該寫什么?!?/span>

    “開門修志”有助于文化更好傳承

    在分析了村鎮志編修遇到的部分問題后,趙世瑜再次強調,村鎮志的編修切實關系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否很好地傳承、鄉村振興的目標能否很好實現等?!瓣P于村鎮志編修的原則、體例、內容、方法等等,已經有一些很好的研究和實操的范例,現在的問題或許在于編修人整體的文化素質偏低,限制了編修的水平和視野。我想我們可嘗試‘開門修志’,特別是村鎮志?!?/span>

    他建議,村鎮志編修不妨爭取多方面合作參與?!氨热?,在修志中志料的搜集和辨析既重要也艱難。目前,方志系統沒有支持志料搜集的項目,但文物系統隔幾年就要搞全國文物普查,包括文旅部非遺司也會啟動新一輪全國非遺普查,以及民政部、國土局、住建部等等,都會做數據搜集和更新,很多信息來自鄉村,這些都是我們的志料?;鶎拥木幮奕藛T可以積極參與其中,既為他人服務,也為自己服務?!?/span>

    “再比如,近年來,在各地高校的協助下,整理出版了大量地方民間文獻。沒有整理出來出版的,留存在縣市級檔案館、博物館、圖書館的材料更多,目前我們的基層方志編修工作中利用得很少,這個也需要我們去協同。另外,各高校相關學科每年有大量研究生做鄉村調查,這些研究在相當程度上可以成為鄉鎮志和村志的基礎,他們搜集的材料,特別是他們的觀察角度,都可以為村鎮志編修的參考。這些年輕的高水平研究者也可以成為村鎮志編修的合作者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