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足縣志(舊志)
民國《大足縣志》("中國方志叢書"本)書影
大足縣志(舊志) 明代創修,據嘉靖《四川總志》、萬歷《重慶府志》記載,明初、明萬歷十五年(1587)前后曾修縣志,均不存。清代5次纂修縣志,其中康熙二十五年(1686)榮昌知縣將大足縣事史彰、舊聞匯成一帙,成稿未刊印。存世清代縣志有乾隆、嘉慶、道光、光緒四志,均欠缺經濟史料。民國時期于1926年、1936年、1941年三次倡修縣志,兩度書成未印。后《重修大足縣志》鉛印出版。
《大足縣志》【嘉慶】 張澍修,李型廉等纂。嘉慶二十三年(1818)刻本。原寫本存臺灣,據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載,張澍原寫本兩冊,平列建置、城池、里鎮等27個門類。國家圖書館、上海圖書館、湖北省圖書館有藏。有道光十六年(1836)王松增補本。列張澍、趙時、王松為纂修。共8卷,約16萬字,分9志,下設細目。山川、坊表等細目有5處增補約8000字,1處刪節五六百字。其他照錄前志。
《大足縣志》【光緒】 王德嘉等修,高云從等纂。光緒三年(1877)刻本。8卷。約16萬字。體例、卷帙同道光六年王松增補嘉慶志。雜記改為志余,細目略有變動。人物志增補抗拒李藍義軍陣亡人士若干,及節孝、貞孝名錄。國家圖書館、重慶圖書館等有藏。
《重修大足縣志》【民國】 郭鴻厚修,陳習刪等纂。1946年刊本。9卷,首1 卷。約35萬字。卷首載地圖及“石刻圖征初編"。正文分方輿、政事、人物、雜記、文正等門,下設細目。國家圖書館、首都圖書館、四川大學圖書館等有藏,大足縣檔案館、縣地方志辦公室存數十部。2008年,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陳堯天、陳典《民國重修大足縣志點?!?。